去程鹿兒島,有跟華航申請嬰兒搖籃,必須符合身高以及體重指標。上機後,二寶適應得還算不錯,有“辰辰”睡去。右圖是二寶的航空餐,包括一瓶蘋果泥,一瓶蘋果汁和一瓶西洋梨香蕉泥
兒童餐(左)和成人餐(右)。
從飛機上眺望櫻島,活火山果然名不虛傳,很看得見蒸騰的烟霧。
那三個小島從左到右依次爲:冲小島、弁天島和邊田小島。
鹿兒島機場不大,但去租車場取車還是要再轉接駁車,二寶睡眼惺忪的。由於長出了頭髮,已不復光頭老大的氣勢。
這次由Budget承攬,拿到NISSAN的車。
小家夥精神來了,露出了八顆美麗的小白牙。
看到國外的交通標綫,就一肚子火,氣的是台灣永遠不願意學習先進的標綫設計,市區道路永遠要用車種分道而非車速,公路總局那些人永遠自持傲慢。以金山南路往大直方向爲例,直行道走著走著就變右轉道,走著走著就變左轉道,尖峰時刻,錯道的切出來,怎麽可能不塞?不出事故?右轉車流量多時,還放同向的行人過斑馬綫,這樣既回堵又不能給行人安全感,燈號秒數就不能重新設計過嗎?不知道是蠢還是懶!
從車上遙望櫻島。
今天第一站是仙巖園,薩摩藩主島津氏的別墅和庭園,有1/5個中正紀念堂大。大人1,000JPY/人,小兒500JPY。
二寶一臉鄙視,這兩個白癡是在比個什麽勁?尤其哥哥還穿上了服裝。
1658年(萬治元年),第19代當主島津光久起造,之後歷經歷代當主改建。其特徴是採用借景技法,以櫻島為假山、錦江灣(鹿兒島灣)為池的廣大庭園。島津齊彬(篤姬養父)將庭園的一部份用於集成館事業(以西式製鐵、造船、紡織為中心的近代產業)的一部份。1857年(安政4年),園中的石燈籠裝上瓦斯管線,成為日本最早以天然氣提供照明的路燈。1958年(昭和33年),被指定為國之名勝。
當初國民黨潰敗到台灣,原本以爲台灣是個鳥不生蛋的蠻荒之地,結果電燈的普及率和全民衛生狀況完全超越中華民國,其實是讓黨國元老頗爲震驚的,一方面覺得台灣人難以駕馭,一方面才知道日本真的是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國土在建造,而非只是竊掠的對象。
以上的拍攝地點是在園内的松風軒(現已停業)拍的,我們的午餐就順便在那裏解決了。
用櫻島雞做的炸鷄定食,1,300JPY。用黑豬肉做的丼飯定食,1,180JPY。南蠻(指西方)雞和黑豬肉是南九州的美食,尤其是與炸鷄搭配的塔塔醬。
二月,梅正當時。梅須遜雪三分白,雪卻輸梅一段香。説實話,雪畢竟還是北國的奢侈,哪裏能像梅一樣,到處都是怒放的天下。
錫門,江戶時代的正門,門瓦不是一般屋瓦,而是覆蓋了鹿兒島盛產的金屬「錫」,塗上朱紅色,代表最高地位,當時僅有藩主及嫡長子才能進出此門。
昭和34年(1959)時被發掘,保留了江戸時代的風貌。始於中國的「曲水之宴」,是吟詩作樂的場所,是日本所有的曲水庭中最古老的。
這樣的曲水庭,我們在平泉的毛越寺也看過。在那裏,重現的是平安時代的和歌游戲,所以對於年代的考究可能還要再做功課。
御庭神社内的有十三位神明,原是鹿兒島城内的13座神社。1918年時,移動聚集在此御庭神社,據説磁場能量極强。